過去幾年,我每年都有參加荒野保護協會的鰲鼓淨灘活動(2015、2016、2017),不過連著三年,我提到的都是無力感……老實說,這種淨灘只會讓人充滿無力感,至於有多少教育意義,我一直很存疑……
不過今年我參加的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嘉義中會舉辦的好美寮沙灘復育與淨灘活動,看到很不一樣的淨灘活動。
嘉義中會這個活動也是行之有年的,只是歷年來我都參加荒野的活動,而且荒野的活動都是九月舉辦,到十月教會辦的時候就覺得無力了……
不過今年終於可以參加,當然不要錯過。
好美寮溼地已經是國家級溼地(鰲鼓溼地也是,而且範圍更大更完整),所以自然有加以保護的必要,不過這兩個溼地雖然距離很近,但面對的問題卻非常不同。
鰲鼓溼地是「意外形成」的人造溼地,原本人定勝天思維下的妄想海埔新生農場,在風災之後徹底被收回,卻又因為提防圍堵,成為一大片受保護的溼地。
大家可以看到這段堤防完全沒有植披,等固沙工程完成後就會種植木麻黃。
第一個問題,鰲鼓其實「無灘可淨」,只有三面堤防,全是水泥,而水泥外是淺灘(水深極淺,退潮可以走很遠),佈滿蚵棚,然後基本上就是個垃圾場……
這地方當然需要清理,但需要的是國家力量,靠志工團體一年來清一個小時(而且清裡範圍只有大概1/50長度),其實根本是作秀性質,我已經連說三年了,就是無力感,因為垃圾數量實在是太過驚人,更別提塑膠碎片(我還沒跟你說塑膠微粒)簡直成為當地沙土的主要成份。
難怪越清越無感。
這是堤防外,而提防內垃圾當然少很多,而且是國家級溼地,但也因為是保護區,結果反而不准我們這些外人去清理……
這次去好美寮狀況完全不同,首先,這是與在地結合的活動。是的,除了當地教會,主要還有當地的社區志工 — 他們可是常期監測在地狀況的,不像鰲鼓都是我們這些外人去忙,卻沒見到任何在地人。
其次,我們要去協助沙灘復育,換句話說,是去「做工程」的……
其實粗重的工程人家都做完了,例如打樁,我們只是去協助搬東西去捆在樁上作為攔沙壩,避免沙灘流失。
我們有先看一下去年施工的成果 — 真的有效果,當沙土留下來之後,種植的木麻黃過一年已經比一個人高,新的防風林出現,而且沙灘也向外海延伸,多出幾公尺緩衝。
對,才幾公尺,但這是生態工法,由志工完成的。
和鰲鼓一樣,其實這如果動員國家力量才是根本之道(牧師致詞時其實也有提到),但另一方面,在國家資源進入以前,如果民間力量與在地結合,其實可以對社區做出更有長遠意義的貢獻。
總之看到去年的成果,我們對今年的活動當然更感興趣,所以興沖沖的下去幫忙,不管是搬竹子、檢垃圾。附帶一提,這邊的垃圾數量比鰲鼓少很多,「也比較有成就感」,因為你看得到海灘變乾淨。
不是說鰲鼓的不用清,而是垃圾數量大到一定程度,沒有專業人力與設備,以志工身份很快就會嘆息,因為感到無力。
最後成果其實看起來也不多,多綁了四條攔沙壩,雖然還只是雛型,其實在地教會跟志工還會持續完工與整修(今年雖然沒颱風,823其實也造成不少破壞)。聽做總共需要五十多條,我也不知道目前進度如何(看地圖應該還不到一半,但總是有進度),總之明年來的時候,說不定又會看到一片新的木麻黃,然後我們要繼續往南邊復育去了。
好美寮沙灘很漂亮,因為是生態保護區,所以也沒什麼觀光客(當然也沒任何安全設施,連廁所都沒有),不過還是有些人在玩風力傘,而且這裡的沙子很美,是非常細的那種,以台灣沙灘等級來說,這裡的沙子屬於最細的那一級 — 所以任何小縫隙都鑽進去,衣服纖維裡面卡一堆,回家清好久。
但就是很漂亮,看沙灘上一堆螃蟹洞……這跟去鰲鼓「堤防外」感覺差很多啊!鰲鼓堤防內倒是美極了。
這次大概來了嘉義中會200人左右,因為是傍晚淨灘,比較涼爽(荒野都是中午淨灘,每年都熱死),然後晚餐在好美國小吃愛宴(非常豐盛啊!),而縣長候選人翁章良也來加油打氣,沒意外的話他應該是我們未來縣長,當然也歡迎他來囉!
總之很期待明年的沙灘復育活動,希望能見證我們努力的成果。
正如牧師禱告中提及的,要善進管家的職分,因為這是上帝所賞賜的。